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復雜多元,決定了企業管理的多維性,這其中涵蓋生產管理、技術管理、人力資源規劃、設備維護、銷售策略和財務管理等多個層面。各個部門的工作都是相互聯系、協同合作的,同時又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各具特色。而財務管理,正是這些管理活動中的關鍵一環。
一、財務管理的綜合性
企業管理中,分工與分權是常態,有的側重于物質價值的管理,有的側重于信息價值的管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逐漸成為運用價值形式對經營活動進行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價值形式,企業的一切物質條件、經營過程和結果都能得到合理的規劃和控制,從而實現企業效益的持續提高和財富的不斷增加。財務管理不僅是企業管理的獨立方面,更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工作。
二、財務管理的廣泛聯系性
在企業運營中,一切與資金收支相關的活動,都與財務管理有著緊密的聯系。企業內部各部門與資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財務管理的觸角常延伸至企業經營的各個角落,每個部門都會通過資金的使用與財務部門產生交集。各部門也需在合理使用資金、節約支出等方面接受財務部門的指導,受財務制度的約束,以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三、財務管理的即時反饋性
在企業管理中,決策的正確性、經營的合理性、技術的先進性以及產銷的順暢性等,都能迅速地在企業財務指標中得到反映。這既說明了財務管理的獨立性,也表明其受整個企業管理工作的制約。通過分析各項財務指標,能夠即時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為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四、現代會計工作的特點
當前會計工作呈現出四個主要特點:
1. 處理方法選擇空間的擴大:隨著會計準則和制度的不斷完善,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需要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和會計準則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2. 職能要求的全面性:隨著生產知識化的發展和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會計的職能不僅限于傳統的記錄和報告,更擴展到了分析、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特別是戰略管理會計和國際管理會計的興起,使得會計工作的空間和要求更加廣闊和多樣化。
3. 處理過程的復雜性:隨著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在企業資產中比重的增加,傳統的會計處理方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正確記錄、計量和報告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成為會計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4. 風險控制要求的提高:市場一體化和聯動的影響使得企業經營風險增加,會計人員需要加強對風險的控制與計量,有效降低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和損失。
五、對會計人員的知識要求
當前的會計工作已超越了傳統核算的范疇,更加注重分析、管理和控制。會計人員需要具備職業判斷能力、綜合控制能力、會計創新能力和后續學習能力等。會計人員還應掌握會計的理論研究方法,以便從更高層次上觀察和思考問題,并運用這些方法指導具體工作。
熟悉并掌握會計基本理論的重要性。會計基本理論為會計實踐提供了基礎性和原理性的認識框架,包括會計基礎理論、發展理論和比較理論。其中,會計基礎理論是會計學科的基本架構,涵蓋了會計的動因、環境、目標、職能、對象、本質、任務等最基本的理論問題。為了從更高的視角把握會計工作的運行規律,提高會計分析能力和決策價值,會計人員需要熟悉這些理論。會計理論與實務密切相關,實務需要理論的解釋和說明才能得以維持,而理論也需要在實務中得以驗證。
深入理解會計應用理論的必要性。會計應用理論直接指導具體會計實踐,包括會計業務規范理論、管理體制理論和技術方法理論。其中,業務規范理論涉及到頒發的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等。會計人員不僅需要一般了解和熟悉這些理論,而且要準確掌握和運用,因為這是聯系基本理論與會計實踐的橋梁。
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和網絡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會計電算化是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基礎上的會計信息處理方法,經歷了從單項業務核算系統到以企業資源為核心的ERP、CRM系統等階段。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操作和維護核算軟件,而且應以學習有關會計信息系統理論結構和軟件操作為契機,深入理解會計電算化的內在本質和所蘊含的經營管理理念。
掌握至少一種外語以適應國際化的要求。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加強,會計人員與國外企業交往的機會增多,因此需要熟練掌握至少一門外語。不懂外語的會計人員將難以適應國際化的挑戰,難以成為高效的會計人員。
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的詳細解析:除了生產成本(銷售成本)外,還有以下項目可以扣除:工資、薪金支出,職工福利費,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支出,離職補償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和其他保險費,財產保險,企業差旅費中人身意外保險費,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利息費用和業務招待費。對每項扣除項目都有具體的規定和注意事項,企業需要仔細遵循并合法合規地進行稅務處理。稅務指南及財務要點解讀
一、廣告費與業務宣傳費
當企業產生符合標準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時,除特殊規定外,其支出有特定的扣除標準。一般情況下,若符合*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以內的部分可稅前扣除。對于特定行業如化妝品制造、醫藥制造和飲料制造(但不包括酒類制造)的企業,此比例提升至30%。企業的相關費用則不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公益性捐贈支出
企業實際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的12%以內是可扣除的。對于2020年起的防疫捐贈,若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機構捐贈,可以全額扣除。
三、手續費與傭金支出
通常企業按收入金額的一定比例計算手續費和傭金限額。保險企業、電信企業等有各自特定的計算方式。一般企業以現金等非轉賬方式支付的不可在稅前扣除。
四、特殊捐贈與扶貧捐贈
自特定日期起,針對扶貧捐贈支出,企業可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機構進行捐贈,并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據實扣除。
五、匯兌損失
企業在貨幣交易中產生的匯兌損失,除已計入有關資產成本及與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相關的部分外,其他是準予扣除的。
六、勞動保護費與租賃費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是準予扣除的。而租賃費則按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扣除方法。
七、開辦費及其他費用
《企業所得稅法》中的開辦費可在開始經營之日的當年一次性扣除或按長期待攤費用處理,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其他如性基金、黨組織工作經費、各項稅金及其附加、違約金等,只要符合規定,都是可稅前扣除的。
八、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折舊及攤銷
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按照規定計算的折舊及攤銷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是準予扣除的。但某些特定類型的固定資產及生產性生物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或攤銷。企業應當根據其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預計凈殘值。
九、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的專項資金是準予扣除的,但若改變其用途則不得扣除。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稅務及財務規定可能因地區及行業差異而有所不同,建議在進行相關財務操作前咨詢專業人士的意見。無形資產攤銷年限規定
根據相關稅法規定,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于十年。對于以投資或受讓方式獲得的無形資產,如果法律或合同中規定了特定的使用年限,那么可以按照這個規定的使用年限進行分期攤銷。在企業整體轉讓或清算時,外購商譽的支出是可以扣除的。
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以下類型的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1. 已經自行開發并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支出;
2. 自創商譽;
3. 與企業的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4. 其他被明確規定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
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可以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并按照規定進行攤銷:
1. 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2. 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3. 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4. 其他應當視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存貨與投資資產的稅務處理
企業使用或銷售存貨時,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于企業對外投資,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企業在轉讓或處置投資資產時,投資資產的成本是可以扣除的。
擔保損失與資產損失的稅務處理
企業對外提供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擔保,因被擔保人無法償還債務而承擔連帶責任,經追索后無法追回的金額,應按照相關規定的應收款項損失進行處理。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資產損失,包括實際處置、轉讓資產過程中的合理損失,以及雖未實際處置、轉讓但符合規定條件的損失。
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特點及管理要點
非營利組織一般指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而從事商品生產、流通、提供服務的民間組織。在非營利組織的財務中,通常缺少利潤這一指標,這使得管理的系統性受到一定影響。非營利組織的責權利不夠明確,難以對各部門的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考核評價。非營利組織所有權形式特殊,資財的權益屬于組織本身所有,不能進行轉讓、出售等操作。非營利組織需要明確財務管理的內容,以做好財務管理。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的非償還性資金,其收入管理需區分非自創收入與自創收入進行管理。自創收入主要包括業務收入、經營收入和投資收益等,需符合特定條件方可進行合法經營和非經濟活動的支持。在進行投資時,非營利組織需認真研究投資項目的收益和風險,優化投資組合。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內容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或改編。
轉載://cqdwzx.com/zixun_detail/1740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