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里,跨部門溝通是很重要的。許多快速發展的成長型企業,隨著市場業務的拓展,部門設置越來越多,職責分工越來越明確。然而,跨部門之間的溝通卻越來越難以協調,常常影響公司整體運作效率,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領導者重視,那么如何進行跨部門溝通呢?
第一、輪換崗位。企業應該鼓勵崗位輪換,請業務背景的人員擔當人力資源、培訓、行政、商務管理等支持部門的主管。比如,IBM、HP近幾年在中國市場都有類似實踐。摩托羅拉與亞信的CFO對各自市場業務的分析與深度介入,使得這個傳統的“后勤”部門與核心業務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從而在根本上調整了他們的團隊判斷問題的角度及行為方式。這樣一來,“后勤”部門就能夠更多地從市場、從競爭的視角去滿足核心業務的需求了。
第二、提高溝通技能。溝通是管理的血脈,是整合管理所必需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職能的必要手段,“溝通無處不在”,跨部門溝通尤其要講究溝通藝術,所以,管理者提高溝通技能,包括有效傾聽及保持溝通的簡潔準確性。公司內部溝通中,大家往往急于表達而疏于傾聽。通過多次團隊的現場演練、游戲等,筆者觀察到,在交流中,如果雙方或至少一方多一些專注傾聽,適時復述、提問以確認關鍵信息,并予以適當的反饋,那么溝通的有效性(即準確、省時、較少沖突)就大大提高了。
第三、引入項目管理。扁平式溝通與協作能提高效率,有統一的項目經理做決定,減少分歧與部門各自為政的心態,如果不能,建議盡量加強部門間溝通交流,上層經理更需重視彼此的交流,達成共識。這樣使組織變得靈活,敏捷,富有柔性、創造性的目的。
第四、事前協調。事前協調的效果*,事中次之,事后最次。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但對于企業組織則則不然。因其成本過高,不經濟。事中協調成本比事后協調的成本要低,而且也對協調項目的正確有效率地推進起下面的推動作用。這也正是管理者需要不斷親臨“現場”的原因。事前的協調,有時可收事微功倍之效。主動了解其它部門的工作進度,掌握*的情況。不要被動等對方告訴你問題發生了,而是要主動而持續地溝通,預防問題的發生。
第五、擁有樂觀、陽光的心態。態度樂觀、積極、向上的人,充滿熱心、希望與信念。這樣的人就像是一個正能量磁場或一種氣流,可以補充或改造四周較弱的負能量磁場。正能量還能吸引并增強小的正能量磁場,在遇到較強的負能量時,往往能起中和的作用,使之消極的影響力消退。你釋放了什么能量,回過來的就是什么能量。你釋放了愛和寬恕,就會得到尊敬和包容。永遠微笑的人運氣不會差,這句話不無道理,對于有效的跨部門溝通同樣適用。
轉載://cqdwzx.com/zixun_detail/89.html

